呼倫貝爾是蒙古民族的發源地。蒙古族的先民蒙兀室韋很早就生活在額爾古納河東岸廣闊地域。大約在八世紀中葉,成吉思汗的遠祖學日帖赤那率眾離開了額爾古納河東岸,開始游牧于斡難河、克獸倫河、土拉河流域。十二世紀末,當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臺,再次踏上呼倫貝爾大地,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,進行統一戰爭,把各個游牧部落統一起來。成吉思汗未進入呼倫貝爾之前,其勢力只局限于蒙古高原的肯特山區一帶。
當呼倫貝爾成為成吉思汗的政治大舞臺后,他便如虎添翼。成吉思汗把富饒的呼倫貝爾草原看成是自己建國的基地,每逢軍事不利、年歲荒歉,他便遷到呼倫貝爾牧畜,養精蓄銳,以待時機。由于呼倫貝爾草原為他提供了大量的戰馬和牛羊,還有無數的騎士,使成吉思汗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。
他在呼倫貝爾草原上進行的數次決定性的戰役,均獲大勝。蒙古高原上各集團之間多年來勢力均衡的局面被打破了,于是成吉思汗從東向西,只用了幾年的時間,便完成了統一蒙古草原各部落的偉大事業。
“呼倫貝爾不僅現在是內蒙古的一個最好的地區,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最好的草原。這個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。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游牧民族:鮮卑人,契丹人,女真人,蒙古人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,又都在這里度過了他們歷史上的青春時代。
”這是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1961年夏訪問了呼倫貝爾之后所作的一個科學結論。 呼倫貝爾見諸史籍最早的是東胡。公元前209年匈奴人統一北方草原,呼倫貝爾地區屬其三部領地之一左賢王庭轄地。 東漢建武二十五年鮮卑與東漢“通驛使”,這是公元49年。此時,鮮卑人已經走出森林,生活在海拉爾河、伊敏河、根河、額爾古納河流域以及達賚湖畔,并發展為強大的部落聯盟。
公元4世紀,鮮卑人進入中原,建立了北魏王朝。鮮卑人余部,在此后的數個世紀,和突厥、回紇、黠戛斯、烏古烈諸部落相角逐與融合 北魏時期,大興安嶺東有烏洛侯等室韋諸部,嶺西有地豆于等室韋部。 隋時,室韋分五部,生活于呼倫貝爾的是北室韋、缽室韋和深末怛室韋。 唐時,室韋分為九部,居嫩江(那河)沿岸的為達末婁部、達姤部,烏羅渾部和黃頭部;居大興安嶺以西者為:居俱輪泊(今達賚湖)南的烏素固部、移塞沒部塞曷支部和鮮部(黑車子室韋);居額爾古納河沿岸的西室韋部、大室韋部和蒙兀室韋部。
7-8世紀,突厥人和回紇人先后進入呼倫貝爾嶺西地區,這里一度成為突厥和回紇的東部邊地。9世紀末和10世紀初,嶺西逐漸成為烏古烈和塔塔兒人的駐地,嶺東成為契丹人的勢力范圍。 10世紀初至12世紀,呼倫貝爾屬遼;12世紀初至13世紀初,這塊土地屬金。
成吉思汗先祖蒙兀室韋部在額爾古納河流域日益成長壯大起來后,公元8世紀他們西遷到斡難河、土拉河、烏爾遜河發源地肯特山地區。 當成吉思汗登上汗位后,他又重返呼倫貝爾,從塔塔兒人手中奪取了呼倫貝爾。成吉思汗最終統一了北方蒙古高原。統一的、強大的蒙古民族,也在這一歷史時期形成。蒙古帝國建立后,1214年,成吉思汗將呼倫貝爾先后分封給他大弟拙赤·哈薩爾(故城在今額爾古納市黑山頭),二弟赤溫·額勒赤及德薛禪家族,三弟帖木哥·斡赤斤弟(故城在今鄂溫克自治旗輝河)。
1368年明朝建立后,元順帝退守蒙古高原。呼倫貝爾大興安嶺東麓為蒙古阿魯科爾沁部牧地,嶺西直至尼布楚的廣闊草原為蒙古四子、烏拉特和茂明安部游牧地。 明朝,呼倫貝爾地區由努爾干都指揮使司下設的一些衛、所管轄。
呼倫貝爾旅行社